一、修復前準備:全面評估與方案制定
結構檢測
外觀檢查:使用無人機或高空吊籃檢查外壁裂縫、剝落、銹蝕、滲漏等缺陷,記錄位置、長度及深度。
材料分析:取樣檢測混凝土強度(回彈法/鉆芯法)、鋼筋銹蝕程度(電位差法),評估耐久性。例如,某煙囪因氯離子侵蝕導致鋼筋銹脹,需優先處理。
傾斜監測:通過全站儀或激光測距儀檢測煙囪垂直度,若傾斜率超過規范,需先糾偏再修復。
環境評估
腐蝕等級劃分:根據ISO 12944標準,分析煙囪所處環境(如沿海、工業區)的腐蝕性,選擇匹配的防腐材料。
溫度影響:考慮煙囪運行時的熱應力,材料需適應-20℃至300℃的溫差變化。
修復方案選擇
局部修復:針對小面積裂縫、剝落,采用高壓灌注環氧樹脂、碳纖維布加固或聚合物砂漿修補。
整體翻新:若外壁腐蝕面積超過30%,需整體噴涂防腐涂料或貼覆玻璃鋼(FRP)防護層。
防滲處理:對滲漏部位,采用高壓化學灌漿(如聚氨酯發泡劑)或涂刷防水涂料(如聚脲彈性體)。
二、修復施工流程:分步實施與質量控制
表面處理
清理:用高壓水槍沖洗外壁,去除浮塵、油污及松散層;對銹蝕鋼筋,需除銹至St3級(手工/機械除銹)。
粗糙化:噴砂處理(Sa2.5級)或打磨,增強涂層附著力。例如,某項目因未打磨導致涂料脫落,需返工處理。
裂縫修復
開槽:沿裂縫方向開V型槽(寬度5-10mm,深度≥20mm),清除碎屑。
灌注:用低壓注膠器注入環氧樹脂膠,填充密實;對活動裂縫,需預留伸縮縫并填充彈性密封膠。
防腐涂層施工
底漆涂裝:噴涂環氧富鋅底漆(干膜厚度≥80μm),增強陰極保護。
中間層:涂刷環氧云鐵中間漆(干膜厚度≥100μm),提高耐候性。
面漆涂裝:噴涂脂肪族聚氨酯面漆(干膜厚度≥60μm),耐紫外線、耐化學腐蝕。
玻璃鋼貼覆:對嚴重腐蝕區域,分層鋪設玻璃纖維布(0.4mm厚)并浸漬環氧樹脂,總厚度≥3mm。
防滲處理
化學灌漿:對滲漏裂縫,鉆孔至鋼筋保護層厚度,注入聚氨酯發泡劑,形成防水屏障。
涂層加強:在滲漏部位涂刷聚脲彈性體(厚度≥2mm),形成無縫防水層。
三、施工安全與環保措施
高空作業安全
防護裝備:施工人員佩戴雙安全帶、防滑鞋,使用防墜器及速差自控器。
平臺搭建:采用懸挑式腳手架或電動升降平臺,設置防護網及警示牌。
天氣限制:五級以上大風、雷雨天氣停止作業,防止墜物或雷擊。
環保控制
揚塵治理:施工區域設置圍擋,配備灑水車或霧炮機,控制PM10排放。
廢水處理:清洗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回用,禁止直接排放。
廢料回收:分類回收混凝土碎塊、鋼筋及包裝材料,減少建筑垃圾。
四、修復后驗收與維護
質量檢測
涂層厚度:用磁性測厚儀檢測干膜厚度,符合設計要求(如總厚度≥240μm)。
附著力測試:通過劃格法或拉拔法檢測涂層與基材的附著力(≥5MPa)。
閉水試驗:對防滲部位進行24小時閉水試驗,無滲漏為合格。
長期維護
定期檢查:每半年檢查涂層完整性、裂縫發展情況,及時修補。
防腐補涂:每3-5年對涂層進行局部補涂,延長使用壽命。
結構監測:安裝應變計或傾斜儀,實時監測煙囪變形,確保安全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